一、定義及分類
我國國家最新標準《汽車和掛車類型的術語和定義》(GB/T3730.1—2001)中對汽車有如下定義:由動力驅動,具有4個或4個以上車輪的非軌道承載的車輛,主要用于:載運人員和(或)貨物;牽引載運人員和(或)貨物的車輛;特殊用途。
汽車分類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汽車產業主要政策
1、我國汽車產業主要政策
近年來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政策與法規以及與行業相關的鼓勵細則和指導文件支持本行業的發展。具體的政策及法規如下表所示:
汽車產業主要政策
2、其他汽車大國產業政策及規劃
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意大利等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國家汽車產業發達,市場較為成熟,近幾年的汽車產業政策基本圍繞新能源汽車發展路徑制定。
其他汽車大國產業政策及規劃
三、2020年上半年汽車工業運行情況
1、汽車產銷情況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汽車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向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1-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11.2萬輛和1025.7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6.8%和16.9%,降幅持續收窄,總體表現好于預期。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產量統計(萬輛)
數據來源:汽車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國汽車銷量統計
2、乘用車產銷情況
2020年1-6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775.4萬輛和787.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2.5%和22.4%。從細分車型數據看:轎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25.9%和26%;SUV產銷同比分別下降14.6%和14.9%;MPV產銷同比分別下降48.1%和45.7%;交叉型乘用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20.4%和19.8%。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產量統計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
3、商用車產銷情況
2020年1-6月,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35.9萬輛和238.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5%和8.6%。分車型產銷情況看,客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9.6%和12.4%;貨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11.5%和10.8%。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國商用車產量統計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國商用車銷量統計
4、皮卡車產銷情況
2020年1-6月,皮卡產銷均完成21.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7.0%和7.5%,分燃料情況看,汽油車產銷分別完成5.7萬輛和5.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18.4%和15.4%;柴油車產銷均完成15.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4%。
2019-2020年上半年中國皮卡產銷量統計
5、新能源汽車產銷情況
2020年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9.7萬輛和39.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5%和37.4%。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1萬輛和30.4萬輛,同比分別下降40.3%和39.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萬輛和8.8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0.0%和29.8%;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90輛和403輛,同比分別下降66.5%和63.4%。數據表明,從3月份開始,新能源汽車產銷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統計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統計
6、汽車出口情況
2020年1-6月,汽車企業出口38.6萬輛,同比下降20.9%。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28.9萬輛,同比下降12.0%;商用車出口9.7萬輛,同比下降39.2%。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量統計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出口量統計
2015-2020年上半年中國商用車出口量統計
四、未來十年的七大趨勢
即將到來的轉變會帶到產生能夠主導未來十年的七大趨勢。
汽車行業未來七大發展趨勢
1、混合動力、電力驅動
對溫室氣體和污染狀況的擔憂正在推動全行業汽車驅動方式的變革。有關燃油經濟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法規,使得車廠的制造向引擎更高效轉變。到2025年,十分之一的銷售車輛都將配備電動引擎,目前此項比例不足5%。但屆時大部分汽車動力引擎將是混合動力,仍會有95%的汽車至少有部分動力源自石油燃料。這便要求車廠制造出滿足新的使用標準的,更高效的內燃機。
燃料電池(FuelCell)等替代驅動源的發展將會提升發動機的整體效率,當然要考慮民眾的消費能力及意愿。日本政府將燃料電池汽車目標價格預設為220萬日元(約1萬8千美金、13萬3千元人民幣)。盡管日本市場的燃料電池汽車對全球汽車消費市場來說仍是一小部分,但這一預期價格將是他們新能源汽車營銷中的比較優勢。
2、輕量化
為提升效率,車廠正致力于減輕整車重量。然而更嚴格的安全標準通常又要求使用更重的車身部件。一些公司著手對包括鋁,高強度鋼以及碳纖維增強塑料(CFRP)等既輕又堅實的材料的研究,這一矛盾得以緩解。然而,這些都是昂貴的材料。尤其是CFRP,目前僅用于專業跑車的制造。隨時間推移,提升燃油效率的需求將增加鋁材和高強度鋼材的需求。
3、自動駕駛汽車
曾只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自動駕駛,如今已不再遙不可及。它可以幫助減免交通事故,緩解交通擁堵和為更多的人提供出行便利。
在引領此變革中,來自行業內外公司的競爭如火如荼。許多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已在積極測試,而首批可商用的半無人車有望一至兩年內上路。
與此同時,風險也將并存。汽車廠商不能忽視的是,將汽車的控制權完全授予軟件,可能會導致新的系統漏洞及其他相關責任。短期內可能的解決方式將是駕駛員在緊急情況下可介入操控。
4、供應鏈變革
對燃油節能的需求將必然帶來汽車零部件成本的增加——單車成本平均增加2500美元以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們要在緊隨技術浪潮的同時降低成本。對于零部件制造商來講,這是挑戰,同時也蘊藏商機。
對于大型公司來說,降低風險意味著增加研發預算,并進行技術層面的更廣泛嘗試;另一方面,較小型的企業,可以專注于自己的核心技術,在短板領域更多聯合其他供應商。
5、新競爭者
隨著軟件等技術逐步引領行業,不少的消費科技公司介入汽車行業也不足為奇。雖說最終汽車還是有別于智能手機,那些關注于設計、易用性、自動化助理和電池壽命的科技公司還是能夠給這一領域注入新鮮血液。
目前的電動汽車中只有三分之一的組件同于傳統汽車,降低了汽車行業的門檻-這成為了科技資本積極介入的催化劑。
6、車聯網
物聯網的發展完美詮釋了生活萬物互聯方式和其所帶來的變革。網聯汽車將繼續此進程。
網聯化汽車可以在車車之間以及與更廣闊世界交流,所帶來的優勢遠不止減少交通事故和緩解交通壓力。它們將給汽車產業帶來強有力的影響。例如,保險業,保險公司以新的方式監控駕駛者的行為,獎勵優良的駕駛員,將成本攤薄到不良的駕駛者身上。共享服務產業也能更有效地對接汽車和消費者資源。
駕乘共享模式對汽車行業來說是把雙刃劍。世界上大部分汽車用于日間短途行程,95%的時間是閑置的。如果司機決定放棄機動車的擁有權,只是在需求時擁有使用權,那對于汽車銷售來說并不是好的消息。
網聯化汽車—尤其是自動駕駛汽車—將改變人們駕駛用時消耗方式。2013年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50%的受訪者者表示他們在乘車出行時更想收聽音樂、接打電話、瀏覽視頻或上網沖浪。
7、轉向新興市場
在大多數經濟體中,當人均收入增至從1萬美元至2萬美元范圍時,汽車保有量就會大幅增長。
到2025年,許多發展中國家將會達到這一水平,進而對更小型、更廉價和維護成本更低的汽車產生更強烈需求。比如,至2025年印度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市場—汽車需求量達740萬。中國,業已經歷過汽車保有量的激增期,將繼續增長,駕乘共享模式有望大行其道。
《2020-2026年中國油電混合動力汽車行業市場競爭策略及投資趨勢分析報告》共十四章,包含2020-2026年油電混合動力汽車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油電混合動力汽車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投資建議等內容。
金秋時節,稻黍飄香,又到一年豐收時。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總體來看2020年焦炭參考價呈增長趨勢,2020年11月30日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