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更好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勁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在進一步對外開放中承擔著重要責任。
粵港澳大灣區目前面臨“一國兩制、三種貨幣、三個關稅區”的基本情況。如何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更加自由地在灣區內流通,一直是關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議題。要素能否高效流動、區域能否一體化發展,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前提。
今年全國兩會上,住粵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大灣區對外開放議題,從加強國際交往、醫療一體化等角度向全國政協大會提交了多份提案,建議推動大灣區的內地城市積極承接從香港外溢出來的國際交往活動,加快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開放,同時加快大灣區內特定醫療機構應用已經在港澳批準上市的藥品、醫療技術、醫療器械等。
建設國際交往中心恰逢其時
此次參加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魯曉明帶來了多份提案,尤其是一份《關于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的提案》最受大家關注。魯曉明為此進行了深入研究。
他研究發現,從國際上來看,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歷史證明,通過產業轉移,利用國際上更廉價的資源,獲得更高的收益回補國內是大勢所趨。而憑借改革開放前沿優勢,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最早開始對外投資的地區之一。
“這些對外投資極有可能流回國內,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發投入和人力資本集聚,從而帶來大量的國際交往需求。”魯曉明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建設國際交往中心的歷史性機遇。
據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梳理,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粵港澳大灣區正位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RCEP的15個成員國中有10個與大灣區具有地緣聯系;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為大灣區進一步深化對外開放提供了政策支持。
魯曉明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在建設國際交往中心上,同樣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大灣區內,深圳港、香港港、廣州港都位列世界十大港口之列;香港國際機場是亞太地區重要的航運樞紐,廣州白云機場的旅客吞吐量也在2020年躍升至全球第一;除此之外,廣州有外國駐穗總領事館66家,廣交會也成為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
因此,他在提案中建議,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交往需求增多,應推動大灣區的內地城市積極承接從香港外溢出來的國際交往活動,加快琶洲港澳客運碼頭等跨境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的對外開放審批和驗收,加快培育本土國際化人才,以及加快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對外開放等。
上述建議來自于魯曉明在調研中的發現。他發現,當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交往中心,還存在交通銜接不暢、相關人才欠缺、金融深化不夠等問題。以金融要素舉例,金融業是國際交往的主力軍之一,而粵港澳大灣區內城市外匯管制較為嚴格,間接融資占據主導地位,金融業國際交往的障礙較多。
他認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對外開放,充分利用港交所、深交所、廣州期貨交易所等金融平臺,吸引境外資金參與灣區建設,加大吸引企業總部和中介機構的力度,讓人流、資金流、信息流匯聚,提升區域估值水平。
運用特區立法權“破冰”跨境醫療合作
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的提案也與粵港澳大灣區進一步對外開放相關。她今年重點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服務跨境銜接機制,建議運用特區立法權疏通跨境醫療合作“堵點”,允許大灣區內特定醫療機構應用已經在港澳批準上市的藥品、醫療技術、醫療器械等。
受多種因素影響,香港與內地在看病就醫的程序制度上存在很多不同,尤其是跨境就醫面臨著規則銜接和要素流動不便的問題。以深港兩地為例,在內地居住的香港居民,以往有了小病在內地就醫需自費,否則就只能回港就醫。
究其根本,主要是因為當前港澳地區與內地醫療行業規則銜接和資源要素流動方面仍存在體制機制、政策法規制約,醫療衛生資源無法自由跨境流動對接。例如,粵港澳三地醫療人才定級考試和資質認可難以對接。
吳以環舉例稱,早年內地醫生去香港學習生殖技術,學成后得到國家給予的相關資質,在內地推廣使用這一技術。但深港醫療合作以來,受行醫資質影響,原來培訓這些(內地的)醫師從事生殖技術的境外老師們,卻無法在深圳從事這項技術。
吳以環形象地將其比喻為“境外師傅和內地徒弟”現象。為了打通這些堵點、痛點,就需要在協同發展上探索更開放、更全面、更系統的創新路徑。
吳以環建議通過醫療服務跨境銜接機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實現醫療一體化。建議推動醫療機構準入規則、醫學專業技術人員準入和執業規則、藥品和醫療器械準入規則與醫療技術準入規則對接,構建深港澳公共衛生信息共享機制。
規則銜接并非易事。例如,推動港澳人士在深就醫保障,就需要解決大灣區跨區域轉診、深港澳三地車牌救護車聯合審批、醫療費用跨境支付等多個方面。
吳以環建議,探索完善深港澳跨境轉診轉介機制,搭建“跨區域救護車互通,一車直達醫院”的無障礙轉診綠色通道,為在深港澳人士提供一站式跨區域的救護轉診服務;推進第三方國際醫療保險結算平臺建設,試點運行港澳人士在深就醫“一站式”商業醫療保險結算服務,增加在深國際商業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數量。
同時,她在今年也關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的議題,建議加強粵港澳大灣區旅游合作的頂層設計,構建更加高效的合作協調機制,全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無障礙旅游區。
金秋時節,稻黍飄香,又到一年豐收時。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總體來看2020年焦炭參考價呈增長趨勢,2020年11月30日焦…